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定慧不久前,在《批评界》上读了嘉树先生的《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展览》一文,感触颇多。
  嘉树先生的文笔可谓好矣,文章在嘻笑怒骂之间,扬扬洒洒,表现出了良好的文字功夫和才气,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想大部分的读者也会是一气读完的,读后一定会有一种痛快的感觉,因为这篇近似于骂人的文章似乎说出了许多人一直想说,但又说不出来的东西,加上尖锐甚至刻薄的文字,至少在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痛快酣畅,真有种骨梗在喉被吐了出来的感觉。但回过头来想想,他是否真的说出了当前书法创作所存在的问题,或者说这篇文章是否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它是否就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书法批评,它是否是站在公正客观立场上的,是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批评,这种批评是否真正能促进书法创作的前进与提高?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批评文章不能如此来作。虽然嘉文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展览中真真实实存在的问题,但我始终认为嘉树先生作文章的动机并不良好。换言之,即他的不满情绪过多,牢骚过多,文章一直就有一种发牢骚、说瞎话的嫌疑,而文风又失主尖刻,诸如其在文中所讲,“站在展厅里,密密匝匝的大条幅、大中堂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仿佛置身于殡仪馆,四周环悬着门生故旧的挽联,一幅挨着一幅,重重叠叠,渲染出一派悲壮的肃穆气氛。”这样的文字是不是书法批评所应有的语言,这实在是值得商榷的;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字不是什么好文字,是在骂人,甚至说用心险恶。其实无论全国展还是中青展,部是在向着一个好的方向前进,它们在推动着当代的书法发展,我们只要去看一下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作品集,其中的差别便会非常清楚。当前作者的创作水平在提高,这早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如果一味地否定,我认为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立场。
  我对当代的获奖与人展作者一直都很关注,一直想通过对当代中青年书家的研究,来研究!一下当代的书法发展史,像刘正成、王镛、石开、赵雁君、活兴华、华人德、于明泉、孙晓云、吴振立等都是我所关注的作者,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1979年以来二十多年的书法发展。至于八届中青展,我到北京看过,到南京也看过,对于获奖人选的作品和作者,我的看法与嘉先生不尽一样。在一等奖的作品中,齐江、何连仁、沈惠文的作品明显存在着问题,无论是从精神气质还是技法上,都无法打动观众,他们的获奖确实不妥;胡温平的那件作品,满纸燥气和浑浊之气,品格不高,气息不清。嘉树先生将李强的行书与胡书相提并论,我觉得不准确,虽然他们在处理作品的形式上可能有些相似,都用了四条的形式,但除此之外谁还能看出一点相似来呢,无论是作品的气息与格调,还是作者对技法的把握,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李强明显比胡温平强得多,怎么就能如出一人之手呢?徐海的这件作品确实有王镛书法的翻版之嫌,但作品的整体感觉还算不错,当然这样的作品最好不要列入获奖的行列,至少是获大奖的行列。至于说于明泉与曾翔,我倒认为他们的作品不错,都有着明显的追求与取向,他们在注意形式与技法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各自的性情。一件优秀的作品总是性情与技法并存的,只有性情没有技法不行,只有技法没有性情也不行。尤其是于明泉,他这次的作品已经比较好地表现出了自己独立的审美追求与倾向,如果说前两次的获奖真如嘉先生所言,可以看出在仿谁的话,这一届于明泉是在写他自己了,他正在形或他自己独立的个人面目,他的成功也正在于此。当然也有人指责他是“丑书”的代表,作品格局偏小,这也无可厚非,艺术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其实书坛非要全体向着刚阳发展,也不可能。艺术创作指向的是艺术家本人的审美倾向与理想,当然这种审美倾向与理想会有时代的影响与历史的影子.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影子,于明泉的作品还是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性与审美钓倾向性。曾翔的这件作品是我见到过的他的作品中最好的,当然也是当得起一等奖的,他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才情与智慧,是值得肯定的。张国辉的对联,也当得起一等奖,虽然他在处理作品时意图明显了些,在技法的把握上,还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一件作品,我想提一提,就是文永生获三等奖的作品,,这件条幅,无论是从笔墨功夫,还是气质才情,都可以列入一等奖的行列。



©2015-2030 3w2n.com  软件版本号:字体转换器正式版 v2.0.2    

万字网提供的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和生成工具仅为字体预览和学习之用,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字体制作公司购买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