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郑晓华 问:您怎样看待书法教育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郑晓华:人才培养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大到国家兴衰,小到企业发展,概莫能外。中国书法艺术将如何发展,关键看教育。没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前景会受限制。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未来书法走向。 书法教育应该包含两方面。一是普及教育,在大中小学、成人教育各个层面,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宣传,让大家都了解,知道中国有这么一种艺术,是中国人的独创,在世界艺术史上也算得上一个大发明,值得骄傲。应该把书法编入中小学课文,了解书法是怎么回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书法家,中国书法为什么是一种高品格的艺术,怎么去欣赏?从小扫盲,学会欣赏。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这一层面的铺垫,书法的群众基础日渐萎缩,有再好的书法家,创作出好作品来了,谁欣赏呢 问:您觉得大学书法教育应该怎么开展?“学院派”书法教育与“私塾相授”有什么不同?各有何优缺点? 郑晓华:大学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综合素养。尤其是本科教育。在本科阶段——一个年轻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奠基、成长期,基本素养、基本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培养是第一重要的,至于专业,那还是第二步。后面还有硕士、博士阶段呢。没有本科阶段的基本素养,后面的深入也会发生问题,因为人格不健全,国家精神不认同,你怎么可能成为各个领域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呢?书法教育也不应该例外。我们高等教育不少学校很短视,只重视狭窄的专业训练,把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工,好像学生很厉害,实际上把学生给耽误了,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他一生都成为“工具”。我们高等书法教育不能走这条路。书法教育首要任务是为我们书法界、也是为我们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书法专业人才。经过高校四年本科培养的“学院派”应该是知识更全面、系统,具有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在文化观念上有更高层面的认同和参与对话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