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寿星:林散之

 

      公元1937年,这是让所有中国人耿耿于怀的年度,7月,北京和天津相继失守,11月上海沦陷,12月13日南京失守。侵略者显示了所有的屠杀技能,让中国人经历了空前的灾难,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何以东瀛这样的弹丸之国,竟可以到这里大肆砍杀,这是让我们不能不永远警惕了。

       同年同月的乌江镇,飞机大肆轰炸,到处是炸弹爆炸的惨剧。慌张归家的林散之躲在江家棉花行,一颗二尺长的炸弹穿过房顶,落在厅堂。闭眼等死的林老并没有听到爆炸的声音鬼子的炸弹也有臭子。逃回江上草堂的家中,才有了大难不死的侥幸,这年林老四十岁。

       江上草堂这是个多么浪漫的名字啊!

       三十二年后的冬季,战争气氛由于国防部长的一号命令,骤然紧张。尽管这一年的元旦前夕,第三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再到我们这里乱杀乱砍我们就不客气了,然而,国民还是相信,侵略者一定会变着花样的。对于战争会随时威胁我们,国人深信不疑。

       林老以七十二岁高龄被疏散,回到久违了的江上草堂。

       云是备战争,老弱齐迁避,林老被迫再次回到江上草堂,他曾经意外地躲过了炸弹爆炸的地方。地随江北冷,人自江南瘦,归来的林老,会不会想起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呢!不得而知。然则,诗句风雪今归来,山中茅屋漏,也着实与小屋如泥舟破灶烧湿苇的情景相似。

       意外地躲过炸弹,也意外地经历了生死之劫。其时已经是1970年的2月,农历则是春节前夕,林老到乌江镇洗澡。是否经过了棉花行,是否想起了那颗没有爆炸的炸弹使得他逃过了劫难,事无记载。气雾弥漫,林老跌入滚水锅中,被人救起,血肉模糊写到这里,让人很是难受。往下再写,心情已经惶然,揪心以至空旷。没有必要做详尽的叙述,那样会很残忍。林昌庚先生所著《林散之》一书,为记录那段历史,有真切的描述。

       这意外是太意外了。林老居然活了过来,还奇迹般地将主要执笔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开,然则,劫后归来身半残,无名指和小指粘连在一起,并且向内勾着,则无可再恢复了。

       林老自幼灾难重重,幼年就左耳失聪。听到的声音比别人少比别人小,又天性顽皮,状异恒人,被呼为五呆,颇有痴呆的景象。林老生于江苏省江浦县江家坂,祖籍安徽省和县人。所以,他的所有活动都与江苏、安徽难舍难分。历史的巧合,沙翁十四岁丧父,林老十五岁失诂我想,我对林老的生平叙述到此为止的好。因为林昌庚先生的著作为可靠的记录,重复不过来。

       这一意外的劫难让他的亲人备受煎熬,林老自己也深受折磨。既然我们在说书学的问题,当然不会停滞在这里不能自拔。即以书法执笔而论,悬腕可以不悬肘,但悬肘必得悬腕。不然,胳膊肘子悬翘起来,而腕部在宣纸上,动作奇怪不说,也难以操作。书家向来讲究中锋运笔,据说何绍基为了达到持续的中锋运行,似乎还要回腕。这个动作很不舒服,回腕回到什么程度,是九十度还是四十五度,则没有准确的记载。后人评论说:何绍基执笔十分独特,如老猿抱树,回腕高悬,几乎完全违反人的生理自然姿态,但因此而通身力到,极锥沙蚀木之妙。

       何绍基回腕执笔,书法不可避免的在横画里要有弓的趋向。即以行书《论画语》为例,通幅观感看上去如柳絮正旺,飘飘洒洒,尤其撇画,或者还有竖画,从右上向左下飘过去,狼烟四起,却趣味浓厚。林老被烫伤愈后,仍坚持中锋运笔,有双钩之称。但是,仔细观察两幅照片,则并无一定。九十一岁写字照片,双钩无疑,且有回腕动作;《生天成佛》为绝笔,九十二岁照片,则为单钩。林老的晚年书法即劫难后的书法,通篇并无柳絮的感觉。以拙目观之,行草比何绍基高明。即以舒同论,亦整饬何绍基而开舒体之风。

       须知何绍基行草是以颜真卿奠基的,无可否认,林散之亦以颜真卿奠基。那么,颜真卿用笔又从何而来?据沙孟海说,多来自汉隶。如果这个说法大致能够成立的话,我们小考一下何绍基与林散之的隶书何绍基的隶书《临衡方碑》;林散之的隶书《临西陕颂》。何书从汉简中得到启示,起笔回锋而收笔一般随它而去,即起笔粗而收笔细。比之原作,已活泼了许多,基本自运了。林散之将《西陕颂》整饬,基本忠实原作无建树。相比之下,隶书不如何绍基。既然说到颜真卿,就不得不说楷书。何绍基楷书《邓君墓志铭》,一派颜体模样而活泼自然;林散之楷书《四友斋论书》是六十年代所作,即碑帖结合的典范之作。收在《二十世纪书法经典林散之卷》里的书孟浩然《春晓》,则以行书笔意作楷,横画起笔落笔均有回锋,带有汉简的意味,不输给何绍基。

       近来学书者,往往不明就里,照葫芦画瓢学模样。有学林散之的,上手就是童稚趣味,须知林老不是故意弄成那个样子的。就生理讲,林老遭难痊愈后,关节活动已经难以灵活,使转包括绞转吃力。而草乖使转,几不能成字。抛却使转,如何作得草书,林老必定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执笔写字,最忌讳如同鸡啄米刨食状,然则,笔到纸面处呆傻不动,也成问题。但是,林老不能够急速运笔以成风驰电掣状,他得根据他的状况实现他的艺术理念。如果我们不细分的话,将用墨也放入用笔之中,就进一层了。林老用墨据说是浓得很,这浓墨又难以运行,即蘸水调和使之自如。故此,林老的行书或者草书,就有了干擦,有了浓淡的反复无常。如果你想亦步亦趋地学林老,总不至于也烫成五指粘连再开刀分开执笔必要的前三指吧!假如神枪手已眇一目,恰巧左眼,谁也不会为了当神枪手故意弄瞎一只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学术结构,又审美的趣味随着地缘文化的特征而形成,那是要审慎对待的,善待别人很难,善待自己又谈何容易。

©2015-2030 3w2n.com  软件版本号:字体转换器正式版 v2.0.2    

万字网提供的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和生成工具仅为字体预览和学习之用,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字体制作公司购买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