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趋之者众,可谓日趋火爆,此诚值得额首相庆之盛事也。然不乏虚火上升之弊,察其色,切其脉,发觉弊病颇多。数年前,书界识者曾撰文力陈书坛弊病,如今观之,此类弊病不但毫无革除之相,反而愈演愈烈,病状愈来愈多,病情愈来愈沉。略加梳理,似有十病,大胆作一疾呼,语或过激,情实可宥。书界同道若能引起重视,则幸甚幸甚。 一曰僵:关键在于体制僵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持续多年,到了纵深阶段,但书法体制则仍然是计划体制的。这个体制的基础,是以全国书展为主体的展览以及相应的评奖体系。按理说,各级书协都是群团组织,各类活动属于群众性文化活动,但实际上,由于书协组织的特殊性,书协的官方色彩非常浓重,书协领导交椅之争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同级别党政官员的官位之争。书协组织也由此而带上了一定的衙门色彩,所开展的活动,也就不可能仅仅是群众性的。经济体制在改革,政治体制也在改革,书法体制却偏偏几十年一贯制,按兵不动。比如国展,尽管每办一次,都引来很大意见和争议,但国展就是国展,只要其国字号身份摆在那里,它就始终可以牛气冲天。或许有人会说:除了国展,全国不是有许多书法活动在开展吗?是的,群众性书法活动确实不少,但在众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这种书法体制。为了增强活动的权威性,举办者在经济能够承受的情况下,总是想方设法挂上中国书协主办之名,挂名费自然是不菲的。只要你有能量拉上中国书协一起搞活动,入选获奖便如囊探物而已。比如2005年姜为民所在的临沂市与中国书协一起办了一个新人展,他写了一幅北京2008年粤运会,中国与世界的重大商机(注:粤字原文如此)。这样的作品居然入选入展,还让人有什么话可以说。那么,许多地方举办书法活动,为何非耗费重资拉上书协这面大旗不可?奥秘在于,活动启事中必有一条:获奖者可以具备加入书协的条件。
二曰偏:偏是僵的派生物。官方展览、评奖机制一统天下,实在堪称强势下的偏一,偏一下的强势,导致书法运动千军万马竞走独木桥。人的身体一旦有偏,包括偏头疼、偏瘫、偏执狂等等,都不是好事情。书法原是一种书写工具,是识文断字者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进而上升到审美范畴,成为文人墨客抒情达意的风雅馀事。书法形态和风格尽可以如同万物生长那样多种多样,自由发展,而无人为的贵贱高低之分。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书法热风起云涌,书法展览体制应运而生,这一机制为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却发展到偏一乃至极端,走上了偏道。之所以说偏,是因为这一机制导致一条重要原则,这就是:凡是入选国展的,便是正统的,便是高水平的,否则便是野路的,低档次的。所谓国展成为衡量书法家及书法作品水平高低的强权标准。或许书法当权者会说:我们并没有强令书法家们围着国展团团转,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尽可以百花齐放。然而,当中国书协成为书法家朝野之分的唯一标准,而是否入展全国书展又成为能否加入中国书协的重要标准(实际上近乎唯一标准)之后,书法家们难道还有其他选择余地吗?如果这根指挥棒出现偏差,书法大潮出现偏差就成为在所难免之事。那么,官方的国展蜕变成阻碍书法事业发展的危桥,也就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之论。 三曰媚:做人最忌媚态、媚骨,书法贵在风骨、风神,而书法一旦与媚连在一起,将是多大的不幸。书法看似一场全民运动,似乎机会均等。但实际上书法资源操控在少数书坛权贵手里,书法家们,特别是尚未出道的基层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们,为了获取在书坛的一席之地,不得不摧眉折腰事评委。国展、全国大赛评委操控展事、赛事,把神圣的书坛,变成了名利场。他们把持一方天地,谁要想进入他们的领地,即使不留下买路钱,向他们点头哈腰赔笑脸,是断不能少的。他们或许从别人的献媚中得到某种的满足。其实,他们也是献媚者,在比他们显赫的官员面前,在腰缠万贯的老板面前,在他们觉得可以利用、可以借以造势的外国人面前,他们也会低头哈腰,露出一副媚相。早些年看到过一幅漫画,一个两面人,面对下属时昂首挺腰,眼睛向天;但面对上司时,却俯首贴耳,一副奴才相。这幅漫画的妙处在于:对上哈腰和对下挺腰的幅度是紧密相关的,对上有多少奴,对下就有多少牛 。此翁的嘴脸,与书坛的某些权贵们的模样不无相似之处。 四曰丑:书法在退化,退化得越来越丑,而且丑得冠冕堂皇,丑得理直气壮。原因在于,一些掌握着书坛话语权的人们,按照他们的意志,变换了美丑标准,把明摆着丑的字体,贴上创新、流行书风、现代书法等标签,然后宣称:这就是当今的书法之美。与其说这是指鹿为马,倒不如说这是皇帝的新装更确切。谁要是对这些丑字提出异议,只消轻易地给你扣上一顶不懂的帽子就行。想想看,你连什么是流行书风、现代书法都不懂,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而且事实摆在那里:在全国书展摘金夺银的就是这些丑书。后来,在看到并不漂亮的芙蓉姐姐偏偏走红的事例之后,我想,这明明是对审美标准的一种颠覆嘛!由此想到,可能也怪不得书坛那些说话算数的人们,而只能说这个时代变得实在快,让人看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