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人物林岫:访谈内容节选

 

毛羽:您说人生有六乐(读书、著文、出游、赋诗、作书、写画),把读书列为首位,是基于何种思考?您如何看待书法家的读书功?


林岫:读书是为了积淀自家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之所以成为世界巅峰,是因为崛起于青藏高原;在谷地拔起的山高度终归有限,基础使之然也。与其一生盲目,胡乱碰撞,莫如退而结网,沉下去,用三十年的时间既磨练技巧,又积淀自己的青藏高原。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大抵如此,所以我很喜欢规劝书界年轻人多读、勤读。  
       过去有副治家对联,曰: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把读书的事,定位很高。读书是很多文化人毕其一生的文化工程,既有空间概念,又有时间限定。古今中外的名著,都要读;如果专业接近文史类的,要尽量多读一些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经典。正常情况下,我每周至少有三天用于读书,读后思考是随时随地的事。
  读书成效不在于数量,功在善读善用。前贤所谓的书生功业,读书功必不可少。如果自命是书法家而非书匠的话,修炼读书功可以帮助你通向成功。清代大才子袁枚将读书比作吃食物。这吃的学问就很大,能吃不等于善吃。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硬把吃(读书学习)与生死关联起来,足见问题的重要。如果好书列满架,闲置日长,书成了摆设,跟从不买书看没有什么两样。1998年元旦前,北京有位书家来访,我谈到尚友古人和尚友字画的问题,并翻出清代《幽梦影》示之,他甚感兴趣,欲借此书;我大惑不解,因为去年在他家书架上分明见过,何苦还要求借他人。于是,我让他回家在门后第二个书柜的中档寻找,一小时后来电话,果然一找即着。
  积书万卷,精装灿灿,如果不读,纵堆满书房画室,徒添气派,置之何用?所以,读书是为用而学,必须在读书的过程中留意、讲究和解决善读、善用的问题。
  毛羽:那么,您认为对书法家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
  林岫:书法家的字外功跟读书攸关。笼统地说,最有实效的读书法是博学广储,触类旁通。前者,下实在功夫,能增智启明;后者,下变化功夫,能慧烛通灵。历代大书画家无不饱学之士,无不白纸青天,造化在手,笔墨、造诣和储养绝非朝夕急就之功,苟得日积年久,一旦超然拔俗,应该不难自辟境界,大事可成。
  博学广储,看上去太费时日,不少中青年书家只顾伏案涂抹,舍不得花时间去读书。我写过一首论书诗,诗曰毫间积学俗能医,心养休嗟费日时。蓄力看如篙过险,出奇方解放船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博学广储,等于积淀自家的青藏高原,有了这层厚厚的沃土作为基础,可以为日后的耕作和孕育成参天大树大开方便之门,所以读与不读,有无自觉性,自我造就肯定大有区别,欲成就学问者于此从不敢掉以轻心。
       触类旁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留待以后再议;但有句古话,很精辟,愿与大家共同品味。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沉》曰:笔无转动曰笔穷;眼不扩充曰眼穷;耳闻浅近曰耳穷;腹无酝酿曰腹穷。以是四穷,心无专主,手无把握,焉能入门?对每一位书画家来说,都可以用这句关于书画家四穷的话拷问一生。修炼是毕生行为,何时缺什么,有自觉性的书画家心中皆很清楚。通常情况下,如果思通而技不高,才上事;技高而思窒碍,学上事;技高思通而板滞无韵味,法上事;得法而乏灵动神采,那就是悟上的事了。才、学、法、悟,悟最难。多读,善读,能启明通灵,得大造化不难。
    从林岫先生的人生六乐(读书、著文、出游、赋诗、作书、写画)谈到了书法家的读书功,再到书法家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林岫说:书法家的字外功跟读书攸关,读书就是为了积淀自家的青藏高原具体到书法家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这一问题,林先生更是从博学广储和触类旁通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真是一语中的,让我深受教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读书与书法的关系,我想大家肯定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还希望各位书友畅所欲言,谈谈各自的感受。


©2015-2030 3w2n.com  软件版本号:字体转换器正式版 v2.0.2    

万字网提供的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和生成工具仅为字体预览和学习之用,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字体制作公司购买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