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概述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2015-2030 3w2n.com  软件版本号:字体转换器正式版 v2.0.2    

万字网提供的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和生成工具仅为字体预览和学习之用,如需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字体制作公司购买版权。